從跨年夜外灘救人歸來,浙江省溫州市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護士吳小小在微信朋友圈里呼吁:希望大家都去學習急救知識。去上海參加跨年活動的吳小小和溫州醫科大學同學潘盈盈參與了“12·31”外灘陳毅廣場踩踏事件的現場急救。吳小小稱這是她經歷的“比平日里工作緊張得多而條件卻簡陋的一次急救”。
護士吳小小“大家都去學習急救知識”的呼吁顯然是經驗之談。而在中國,除了專業的醫護人員,普通市民、單位員工、非醫學類專業的大學生等群體,真正懂得自救與急救知識的,顯然并不多。特別是與其他一些國家“救生員通常都是普通公眾”的現實相比,中國公眾的急救知識的匱乏,無疑也是有目共睹的。所以配備急救包,鋁合金急救箱,訪視包是非常必要的。
比如在上海外灘此次跨年活動踩踏事故中,一些細節無不印證了“我們不懂急救”這個事實。比如在事發現場,有個別警察參與了急救,此外,一些外國志愿者明顯懂得急救知識。而大多數在場群眾,都難免有“不懂怎么救”,“眼看著,干著急”的心理。在救助過程中,也出現了一些“現場群眾使勁按壓同伴的胸部,但是位置是錯誤的”“運送傷員時,有人直接拉著傷員的手和腳往車上送”等情況!再聯系此前“老人摔倒無人扶,不是不扶,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去扶”的現實,我們自然很容易得出“我們的急救知識需要補課”的結論。
但學習急救知識,顯然不能僅靠呼吁,不能靠民眾自發。至少,急救知識的學習,是一個職業的問題,生命的問題,也是一個教育問題。首先,我們迫切需要做的,就是加強相關重點職業的急救知識考核。比如警察,比如公共場所的管理者等等。這些特殊人群與職業,首先有必要學會急救知識。至少要避免出現“暈倒后無人急救,警察到場也不懂急救,35歲外企女經理死在地鐵口”等類似情況。
其次,急救知識要從教育環節抓起,甚至有必要從娃娃抓起。比如不妨針對初中以上的學生,開設相關急救知識課。事實上,也唯有從娃娃抓起,讓每一個人,在其受教育階段,就學會與掌握急救知識,才能從根本上、整體地提升國民急救知識和能力!
學習急救知識,這是一個與人人都有關系的求知、自救與他救問題,更是一個牽連到職業素質、國民教育的社會系統問題。除了呼吁,加強教育,從嚴職業考核等,一樣都不能少!
廈門久菲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,全國免費熱線電話:400-8393-120,咨詢電話:0592-5790173,官網:www.jacketen.cn 2849507980